——访bwin必赢人文学院院长黄建林
(本报记者 松召峰 通讯员 汪浩)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根本和源泉,是高职院校凸显办学目标的核心所在。作为高职院校的人文院系,该如何立足本土,用特色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呢?5月9日,记者采访了bwin必赢人文学院(以下简称人文学院)院长黄建林。
“人文学院(原文学系)自成立以来,就自觉担当起挖掘、整理、弘扬地方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黄建林说。2005年,人文学院成立了曹魏文化研究所,以许昌的三国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曹魏文化为核心,对许昌厚重的历史文化深耕厚植;2013年,成立中原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动投入到中原文化产业的研究中,以期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所助益。这两所研究机构自成立以来,积极融入到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中,以文化研究服务地方经济,以科研成果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人文学院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曹魏文化研究所与中原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成立后,根据高职院校研究机构的性质,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将应用研究作为科研的主要方向,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黄建林不无自豪地说,如中原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兰花调查了解鄢陵花木产业发展实况和连续12届花博会会展情况,并写出文化产业调查报告《鄢陵花博会品牌构建与提升》,被《河南蓝皮书: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4)》录用;该中心成员石振平主持的《许昌三国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开发》等课题,为许昌的三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转化、转型建言献策……2015年,中原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将研究方向调整为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并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带动文化产业研究,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达到新高度。2017年,中原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成员多次深入禹州市、长葛市对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夯实基础。由中原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负责筹建的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已在2017年正式上线,进入试测阶段。
黄建林表示,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开展科研的基本职能。高职院校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推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研究成果,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服务。开展应用研究的主旨也是要落实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上来。为此,人文学院科研团队立足于区域性、地方性特定的实际目标或应用目标,坚持科研服务地方的宗旨,紧密围绕区域经济文化建设需求,结合自身科研条件,积极为我市建设文化厚重之城、打造中原文化高地献计献策,提供智力支持。在许昌市每年举办的三国文化旅游周上,以人文学院教师为主体的曹魏文化研究所已成为我市展示三国文化研究实力的重要力量;人文学院组织、培训、选送的三国文化大学生辩论赛辩手连年都在与其他本科院校选手的辩论中表现突出;曹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黄青喜、张兰花连续多次做客“曹魏文化大讲坛”,给广大市民奉上精神盛宴。
同时,人文学院还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全程。黄建林表示,近年来,人文学院结合自身优势与区域文化内涵,紧紧围绕曹魏文化、中原文化打造人才培养特色,使服务社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推进区域文化的传承创新相互融合、彼此促进,通过建立曹魏文化研究与应用教学团队、开设曹魏文化选修课、组建大学生文化资源开发性社团——汉风社等,激发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关注文化产业创意研发的热情,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形成了自身的职业教育特色。(详见《许昌日报》2018年5月17日第四版)